
论在岗、在干、在行
史伟言
作风正则事业兴,作风实则发展优。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干部作风做保障。5月26日,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警示教育大会上强调“广大机关干部必须要做到在岗、在干、在行”。这“三在”为全市机关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,也为我们评价干部效能提供了明确标准。
在岗,是态度,是责任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是岗位;工农商学兵,个个都有职守。对于机关干部来讲,岗位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,端起这个“铁饭碗”,就要担起这个“硬责任”。但在实际工作中,有的人把“上岗”当“在岗”,拿岗位当儿戏,混天度日、无所作为;有的人把岗位当“筹码”,稍不如意就“撂挑子”,拿岗位来“撒气”;甚至有的人找各种“理由”“借口”长期“缺岗”“空岗”。一位哲人曾讲过:“一个人可以清贫,可以不伟大,但不可以没有责任。”作为机关干部,要树立正确的岗位观和责任观,珍惜时间、珍惜岗位,坚守职责、恪尽职守,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站好属于自己的那班岗。
在干,是魄力,是担当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,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。”成绩等不来、喊不来,只有“干”出来。正是因为“干”,去年一年之内我们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省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;正是因为“干”,今年我们又创造了泰丰西、马庄子“棚改速度”,引进了北汽龙尚汽车、蓝狐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,并多次代表沧州迎接上级各类考察、检查;正是因为“干”,建设沿海强市、品质黄骅的路径越来越明确、蓝图越来越清晰。当前,我市面临着诸多新形势、新情况、新问题,头顶着扶贫、环保、维稳、招商等多座大山,但也要看到压力是共有的、困难是共性的。成功有赖机遇,英雄出自挑战。在这个关键阶段,谁能扛着压力干,谁能顶着困难干,谁就能脱颖而出、冲出重围。中组部在《人民日报》连续发表三篇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评论,释放出了“为担当者撑腰鼓劲,为实干者保驾护航”的强烈信号。全市广大机关干部要勇挑重担、担当作为,敢于解放思想、破除壁垒,对政策之内的事,要大胆干、放心干、放手干;对政策之外该干的事,要探索干、改革干、创新干,用“干”去突破和克服黄骅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。
在行,是状态,是能力。俗话讲:干什么,就要吆喝什么。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:要加大干部现代金融、产业发展、城市运营、扶贫脱贫等新知识培训力度,打造学习型、创新型、专家型、发展型的干部队伍。在实际工作中,有的干部遇见难事东躲西藏、碰到矛盾上推下卸、处理问题左搪右塞,甚至“一问三不知”,根本原因就是“专业赤字”“胸中无数”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就指出过:“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,不是经济恐慌,也不是政治恐慌,而是本领恐慌。”全市广大干部要时刻强化“本领恐慌”的意识,始终把工作当学问,干一行爱一行、钻一行精一行,培养专业精神、丰富专业知识、提高专业能力、追求专业品质,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弱项、能力短板、经验盲区,真正成为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,切实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。
岗位的价值在于“干事”,人生的意义在于“奉献”。“三在”为全市机关干部绘就了“作风画像”,“在岗”是基础,“在干”是关键,“在行”是保证,三者紧密相连、相辅相成。全市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以“三在”为根本遵循,切实转变工作作风,弥补工作短板,奋力谱写沿海强市、品质黄骅的壮丽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