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博物馆日前举办郛堤城公众考古活动,让公众走近考古发掘现场,通过体验考古的全过程来加深对考古工作的了解。
活动现场,我市文史爱好者和北交大滨海学院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拿起考古工具,开始考古体验。在考古坑内,爱好者们带上手套拿起小铲,进行扰动土层的挖掘,随着一些物件碎片的挖出,现场的体验者均都兴奋不已。
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的学生葛蓓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,在黄骅求学的两年时间里,这是她第一次来到郛堤城,也是第一次听说这里的故事。
大学生 葛蓓:对于考古没有太深的了解,就是在电视上看到过,参加这次活动挺有意义的,现在身处这个环境不敢想象,感觉挖出来一个东西特别新鲜,挺兴奋的。
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考古发掘现场、考古勘探体验、考古发掘体验、黄骅及郛堤城历史知识讲授等。
黄骅文史爱好者 姜梦麟:通过参与这次公众考古活动,唤起大家一种爱护文物、保护文物的意识,使咱黄骅的文保事业能够蓬勃发展,对咱黄骅的文化建设带来一个促进。在华北平原上,现在保留下这么一片古城很不容易,这些年包括我在内很多人,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,希望解开这个郛堤城的历史真面目。
郛堤城遗址位于黄骅市区西北端,面积约600余亩,虽年代久远,但方形城墙仍清晰可辨,东南西北各约一华里。据《盐山新志》记载,西汉武帝元朔四年(公元前125年)于此地置合骑侯国,称合骑城;《长芦盐法志》称此城为防狄卢而设的屯兵之所,称伏狄城,当地讹称武帝城,今称郛堤城。去年,瓮棺葬与东亚文化国际交流会的召开,专家学者结合瓮棺葬与郛堤城址,从“生”和“死”两个方面,进一步证明郛堤城的年代和繁盛程度。
黄骅市博物馆馆长 张宝刚:咱们这座郛堤城已经2000多年了,保存还是非常完好的。我们也想通过这次郛堤城公共考古让大家认知黄骅历史,能走进黄骅考古的过程中,让考古不再神秘。通过一个多月的勘探,推断郛堤城应该还是一个临海建筑的城市,具备临海建筑的性质。